模更大的英资企业,而且还是持股49.9%。
这样的人,能力会差?
如果说,收购靑洲英坭公司可能是运气好获得一笔庞大的资金,或者得到长辈的支持,那么收购港灯集团就绝对不是运气好的事情了。
而且,记者们在当时早已经调查过林浩然的背景,他的父亲不过是一家普通上市公司的老板,能给林浩然带来的帮助极其有限。
此刻,大家对林浩然的看法开始彻底改变了。
年轻,执掌企业能力不一定就会差。
当港灯集团收购案的消息在香江市民中引起广泛议论时,这座城市的一些商界巨擘,如包裕刚、沈弼、扭壁坚、鲍富达以及李加诚等,早已通过他们遍布香江商界的情报网络,在港灯集团新闻发布会召开时便得知了这一震撼业界的消息。
这些大佬们凭借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广泛的人脉关系,总能比普通人更早一步掌握到市场动向和重大事件的蛛丝马迹。
太子大厦,环球航运集团总部,包裕刚的个人办公室里,包裕刚将电话筒放下,此刻神色满是惊讶。
“这林贤侄,果然不凡啊!”包裕刚有些感慨地自言自语。他为了拿下九龙仓集团,可以说是历经千辛万苦,为此付出了数十亿的代价,最终才将置地集团赶出九龙仓,从而拿到了九龙仓的执掌权。
任谁都知道,包裕刚虽然在九龙仓增购战中胜利了,可只能以惨胜来形容。
在股市中复盘后的九龙仓,股价随着此战役的结束开始下滑,每一个股市交易日,九龙仓的股价都在下跌,下跌得越多,包裕刚的账面亏损就越多。
虽然包裕刚对此早早已经有心理准备,为了能够成功将海上的资产转移到陆地上来,前期的亏损是难以避免的,可亏终究是亏了。
而林浩然收购港灯集团呢,在收购成功前,没有经过一丝波折,甚至可以用不声不响就收购成功来形容,这种情况,往往代表着收购成本不高,因为没有竞争对手。
包裕刚收购九龙仓与林浩然收购港灯集团两件事情,在这一刻,仿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。
如果说,此前包裕刚一直只是把林浩然当做一个商界小辈来看待,那么这一刻起,林浩然的身份,已经足够与包裕刚平起平坐,站在香江商界之巅了。
“看样子,以后得让包家晚辈和这位林贤侄好好打交道才行!”
……
华人行大厦,李加诚坐在自己的办公室中,接到这则消息,不禁皱了皱眉头。
林浩然收购了港灯集团了?
这则消息,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。
他与林浩然此前打交道,是因为靑洲英坭公司的事情,那时候他刚从九龙仓那边获取一笔巨款不久,于是便打起了靑洲英坭公司的主意,想收购这家优质英资企业。
没想到的是,这家企业居然被一位名不见传的小伙子提早布局了,甚至说服包裕刚来劝说他放弃收购靑洲英坭公司。
李加诚做生意,向来秉着以和为贵的原则,轻易不得罪其他大佬,这也是他人脉广的最大原因之一。
为了给个面子包裕刚,再加上当时林浩然已经占据了先天性的优势,自己不一定有胜算,最终李加诚只能无奈放弃靑洲英坭公司的收购,转而专注地与沈弼商量接手和记黄埔的事情。
就在去年9月,李加诚历经努力,多次与沈弼私下洽谈,终于与汇沣银行达成共识,成功收购了汇沣银行所持有的和记黄埔集团股份,从而晋升为和黄的大股东。
然而,仅凭大股东的身份,尚不足以全面掌控和记黄埔,加之和黄的业务领域对李加诚而言全然陌生,若贸然更换管理层,恐对和黄造成不利影响。
鉴于此,为了确保平稳过渡并顺利接管和黄,李加诚采取了谨慎的策略。
他表面上维持与和黄高层的和谐关系,避免直接冲突,而私下里则逐步安排自己的团队融入和黄的管理体系,使其逐渐适应并掌控各项事务。
同时,他也在暗中持续增持和黄的股份,静待时机成熟。
当李加诚认为自己所持股份已足够多时,他再通过合法途径罢免现任和黄主席,并亲自担任这一职务,从而实现对和记黄埔的全面掌控。
因此,在彻底掌控和记黄埔之前,他的主要事情还是熟悉和黄业务,以及不断吸纳和黄股份,至于其它事情,无从顾及。
对于港灯集团,李加诚早就想与之合作了,甚至有将其纳入囊中的野心。
港灯集团以其丰富的优质土地资源和稳定的主营业务收入,如同一座不断增值的银行,每年都能为股东带来可观的资金流。
不过,在彻底掌控和记黄埔之前,他的资金也无法抽出来用作其它地方,所以先行与港灯集团合作,再慢慢想办法蚕食这家优质英资大行,是他的一个计划。
只是没想到的是,还没开始合作,港灯集团就被收购了,而且还是自己此前的一个年轻小对手收购的?
李加诚的野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