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(第5/9页)

来一旁卫士的弓箭,拨弦试了试,而后拈弓搭箭,在五百步开外瞄准了高塔的檐角。

虞允文也是箭术高手,忍不住上前一步,说道:“弓箭的射程没有那么远的,而且,骨灰塔立得太高了,足有数十米。”

“我知道”,辛弃疾神色平静地说,拉弓如满月,猎猎一箭射出。

这一箭,果然如虞允文所料,在半路就气力不竭,出现了下坠之势。

正在众人齐齐叹息的时候,他紧接着,又射出了一箭,如流星般激射而出,不偏不倚瞄准了前一箭的尾巴。

就这样,两两撞击,终于让前一箭急如星火般,再度腾空而起,不偏不倚地穿透了风铃的绑带,随着叮地一声清响,铮然下落。

观者一片死寂。

直至辛弃疾上前,将风铃拿起,他们终于如梦初醒,爆发出海潮一般的掌声。

谢晦无比惊讶地看着这一幕,感觉自己手都在发抖。

辛弃疾走到他面前,把风铃放在了他掌心,有点骄傲地扬眉说:“幸不辱使命。”

“天呀”,谢晦怔然握紧了风铃,缓缓露出了一抹灿烂的笑容,“谢谢幼安,这是我收到过最好的礼物。”

虞允文看了看高塔上的箭痕,又看了看远处欢呼的万千行人,良久,不觉叹服道:“世间竟然真有这样的箭法……”

昔年羊侃舞槊,观者如堵,树枝都为之折断,今日始知非虚。

万朝观众只有一个念头,天啦噜,辛弃疾还是人吗,他是怎么做到将弓箭用出热武器效果的?

这一箭的功效也很显著。

崇圣寺的僧人被吓破了胆,他们知道,就算大理太祖复生,也不可能比得过辛弃疾。

钱没了就没了,总比命没了好。

所以,为了活命,以崇圣寺为首的各大寺庙,麻溜补交了所有赋税,献上财产,从此闭门清修,甘作苦行僧。

谢晦对此特别满意。

解决了一桩心事,他开始继续向其他地方磨刀霍霍。

……

大理国最棘手的除了根深蒂固的佛门,还有驳杂的民族构成。

光主体民族,就有四十多个。

这段时间,各路土司酋长纷纷前来国都谒见新主,语言杂七杂八,宛如开了场大杂烩。

已经达到了「咫尺天涯」的效果,那就是,你和他面对面站着,如果没有向导,你完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。

谢晦听了半晌,饶是他一贯智计百出,和别人手脚并用地比划了半天,也颇觉心累。

最后得出结论,汉化,必须汉化!

要在全境内推行汉语,这一代人往后,整个大理国境内必须以汉文作为唯一的同行语言!

试想,他们是要将大理融入大宋,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份子的,如果连语言都存在天然隔阂,怎么能够彼此相连沟通?

因此,谢晦决定从临安调遣一批读书人过来,快速进行推广汉语。

语言改变要从最基层做起,从此,哪怕是街边的一块路牌,或是坊市的一块牌匾,都必须全部改成汉语。

一开始,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记忆,还会加上当地小语种注释,等过渡期一过,统统只留汉语。

百姓不识字也不要紧,学几个关键词总是必须的吧?

比如汉语数数的一到十,汉语的一些生活常用字,务农的百姓要搞明白稻黍稷麦豆的汉语怎么说,经商的要搞明白「牙行」这一类的词汇用汉语怎么说……

大批读书人被源源不断地从临安拨过来,每个村都入驻了一个,教导当地百姓。

赵宋那么多冗官闲职,地小名头多,天天闲得发毛,这不得赶紧给他打发到边疆来,为刘宋帝国建设大好河山?

什么,你说不愿意?

笑死,人的九族只有一个,且行且珍惜吧。

当然最重要的,还是编写一本汉语教材,作为当地所有人的必备资料。

为了最大限度进行推广,该教材已经被制作成了儿童小画书的看图识字版本,精选数百个常用字,制作成系列图书,进行免费放送。

赵宋别的不行,印刷术更新得嘎嘎快,抄了佛寺又得到一大笔钱,不缺乏资金,就这么开始推广了起来。

谢晦将编写教材这个重任交给了虞允文,并且叮嘱道:“你「随意一试」就好。”

懂不懂啊,这「随意一试」四个字的含金量!

虞允文:“……”

谢小玉,你使唤我的时候,是真没把我当外人。

但此事确实干系重大,他也没有推脱。

重新拿出了当年考取进士时,头悬梁锥刺股的作风,开始刻苦学习夷语,和酋长们交流。

主打一个学到昏天黑地,日月无光。

少年檀道济吃着新出炉的点心路过,见他一脸摇摇欲坠,于是加油打气道:“虞相公莫要气馁!你可是文武双全之才,不就是区区十几门外语吗,相信自己可以的!”

最新小说: 1627崛起南海 明明第四天灾,他们却叫我圣人 恋爱在精神病院 女尊快穿之妻主是个宠夫狂 过气的我没有格局 图书馆店员 锦衣卫通灵破案:开局获凌波微步 协议结婚,总裁妻子想假戏真做 海贼:我的皮城科技遥遥领先 阎浮武事 战锤:从行星总督开始 青仙问道 修仙请带闺蜜 捞尸人 大殿下今天掉马了吗 给残疾疯太子冲喜 专业治渣[快穿] 农家小丈夫 重生六零,我靠空间发家 把松田警官埋进婚姻坟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