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 章
宋知瑜心中冷笑,生意场上,这种不顾儿女幸福只求联姻巴结的所谓大户人家,自己也见得不少。
他们心虚又狂傲的拧巴心态自己摸得透透的,争辩无济于事。
宋知瑜未有答话,起身拜别。
院中黑漆漆的路上,只有一盏灯笼明明灭灭,主仆二人缓缓而行。
“小姐,你真的要去争七皇子伴读吗?”
祁颂不学无术,又是惯会作践人的。在他跟前伺候,真是难说与嫁给崔福哪个更惨。
“尽力一搏吧。七皇子……也只是顽劣了些。”
至少距他宁安镇屠城黑化还有三四年光景,这期间若有伴读的身份,也可挡一挡类似乱许婚配的麻烦事。
自己还能慢慢攒些体己,哪怕最后跑路也有家底傍身。
次日天蒙蒙亮,宋知瑜便起床梳洗。
镜中人玉色锦袍,玉簪束发,剑眉星目,与昨日敷粉施脂的娇弱女子判若两人。
宋知瑜有瞬间的恍惚,转而是破釜沉舟的坚定与决绝。
*
考场设在宫院西南角的上书房,各家公子在宫门处核验身份,通过后便由太监带入考场。
上书房的考场专供皇家内部取士,条件自然优渥许多,说是雅间也不为过。
桌上湖笔徽墨一字排开,伴随铃声响起,宋知瑜迅速进入状态。
尽管是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过关斩将的佼佼者,宋知瑜却没有丝毫懈怠与轻视。
秘书的工作经验养成了她鲜明的行事风格:谨慎、周全。行动前必要总览全局才能主次有序、详略得当,谋定而后动。
试卷分为经解、算术、默书与策论。宋知瑜瞬间心中有底,说白了就是:释义、数学、默写和议论文嘛!
文言文历来是语文学习的重点,字词注解、语法结构这些都是打牢了基础的。
就是按宋知瑜原有的古文储备,也不逊色这些十六七岁的封建社会土著。
宋知瑜自信提笔,一手秀美的赵体小楷跃然纸上。不由得暗自庆幸,多亏了从小练就的书法功夫,如今真是省去多少麻烦。书能瞬时扫描,字却绝非一日之功。
若说经解还算是中学水平,那算术在宋知瑜这个奥数获奖人眼里,也就是小学难度。
鸡兔同笼、不规则土地面积……最难也就是勾股定理了。
免得阅卷时引起非议,宋知瑜索性在草稿纸上匆匆演算后,直接填了个答案上去。
一半的题目已做完,时间才悄然过去了两刻钟。
宋知瑜仍专注沉浸在答题里,丝毫没有注意到监考的目光黏在自己身上已许久。
难怪监考疑惑,当朝历来重文赋轻算术。这几道算术题应是能难倒一大片了。
巡视过程中,目之所及大多数都停笔苦苦思索,个别人简直急得抓耳挠腮,恨不得在草稿纸上把一只只兔子画出来数!
宋知瑜却没有丝毫停顿,只在草稿纸上寥寥数笔便直接往试卷上填。
监考细细打量宋知瑜的神情,一脸笃定自信。心中嘀咕:宋家这小子几年不见,模样清秀不少,怎么连那副憨傻瑟缩的样子都没了?又或者,知道自己资质平平,索性放弃搁这儿画符呢?
监考脑中浮想联翩,宋知瑜自是不知,顺着看向第三题默书。
集中意念召唤出系统,数十个文件夹分门别类在面板上铺开。
看着题目内容,宋知瑜立刻想起选文出自的书籍、章节。快速找到所在篇章,开启篇内搜索功能,迅速精准定位并将关键词高亮显示。
宋知瑜一字一句抄下,卷面整洁,笔迹端秀。
随着考题接近尾声,宋知瑜心里的底气也越来越足。
目光锁定最后一题策论——黄河水患的治理之策。
这算问对人了!作为工部尚书的宋修远就有几十本奏折关于黄河工事。
宋知瑜在系统的文件库中翻阅一遍,基本就是加固河堤,筑牢大坝。
正要下笔,眼前投影面板的角落里一个命名为“汉水水患”的文件夹引起了宋知瑜的注意。
点开细看,竟是份先帝在位时的治理汉水水患的公文通报。
通报中写明:先帝一朝更倾向于在丰水期便开挖河道分流,甚至不惜将部分农田作为泄洪区分担水流压力。
虽的确未再出现过汹涌的洪灾,可也导致大片良田被毁,粮食产粮常年不足,朝廷和百姓手中都难有多少余粮。
陛下登基后便一改往日举措,不再提前泄洪,而是大力主张修堤筑坝。
按道理讲,陛下既然早有定论,为何在擢选中再次提及?
宋知瑜看着眼前这篇陈年通报,心中俨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揣测。
堤坝年年修,水患不轻反重。朝廷大把的银子撒下去,居然换来个半年抛的河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