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百七十六章
京师的销金窟很多,男人有男人的去处,女人有女人的去处。不过声名鹊起的南柯梦和史家班瓦子是其中的异类,甭管您是男是女,到了里面不脱层皮就甭想出来。
关于这两处产业,人们的说法很多,比较公认的是史家班班主靠上了萼华夫人,而萼华夫人“时尚领袖”的地位,则仰赖于南柯梦。
这家店的后台没人清楚,也不用清楚,因为光是看对它趋之若鹜的贵妇们,便令人不敢小觑。
因着这层关系,史家班子的名角们倒是莫名其妙地多了层滤镜,他们的妆容造型,乃至于道具都被同行疯狂抄袭。
奈何史家班的戏就是好,而且是一出比一出好。
戏里的人物火了,自然轻易捧红了演角色的人。听说史家班还新推出了舞蹈专场,正儿八经地捧出了几个红角呢。
“老爷太太,公子小姐们!快报快报!今晚剧目《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》!杨麟饰——曹孟德......”
韩娘子站住了脚步,出神地望向史家班的大门。
那里站着两个戴瓜皮帽的小子,穿得整齐,脸上带了讨喜的笑,嘴里跟蹦豆子般吐出一连串来。叫人一听,这晚上演得什么戏,又有哪个角儿,就都一清二楚了。
这不是在揽客,因为史家班的票已经炒上了天,外面是一票难求的。不过史家班班主仁义,三不时五地举行场义演,赚来的钱都去救济了贫苦,故而要价再高,也深得民众推崇。
不少人都喜欢在剧院后面蹲墙根,听个一曲半曲的。还有不少痴迷的票友苦苦等在门外,希望见喜欢的名角一面。
周围的行人无不用羡慕的眼神注视着拿着帖子走进大门的人,即便那些都是散客。至于高门大户,他们自有包厢,从另外的入口进瓦子。
《三国演义》由京城的一家书铺独家刊售,最开始只在士人阶层受到好评,直到史家班将它改编成戏剧,立刻在京城掀起了“三国热”。
大批读书人涌去书铺购买原书,慨叹这位”英年早逝”的罗贯中先生天妒英才,与之配套的三国杀游戏也卖到脱销。
真正让这个故事走向大江南北的,除了各个戏班子,还是那些说书先生们。
可以说,如今的大梁朝如果有微博,那刘关张、曹孟德、关东小霸王、桃园结义、孔明先生等关键词一定稳居热搜榜。
即便戏班子们乘着东风,有样学样地学来了史家班的剧目,但半点没分去史家班的风头。史家班的票又贵又难抢,还有会员制,好多戏班子也只是学了个皮毛。于是照葫芦画瓢,抄来的曲子终究差了一层,听起来不是那个味。
唯独《大江东去》国民度最广,听说就连皇帝陛下都召了史家班的红角,在萼华夫人处听了一夜意犹未尽,硬是连去了半个月,才算过瘾。
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《三国演义》受追捧的程度可想而知,今晚上映的还正是其中的经典,如何不令人心驰神往?
要知道,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桥段被文人们学去后,京师的青梅立刻脱了销。以往果盘里的普通一员摇身一变,成为了文人雅士们小聚的必备单品。
韩娘子强迫自己收回目光,不再去看那令人目眩神迷的史家班牌子。她只是个贫寒的街头艺人,还有一双儿女要哺育,这辈子都跟此等地方没什么关系。
韩娘子想起丈夫阴森的眼神,举起的拳头,身体不自觉地瑟缩着向后退了一步。
“啊呀!对不起对不起。” 韩娘子撞上后面的人,连声道歉。
“没关系。”很温和的声音,韩娘子目光抬起,对上一双湛然平和的眼睛。
好俊的郎君啊,看样子最多十六七岁,头发用一根乌黑木簪高高束起,双耳挂着对华光流转的耳坠。
大梁男子不戴耳坠,但京师时常有异族人来往,所以倒也不足为奇。只奇怪这少年明明是秀雅温和的中原人长相,为何会戴着异族人的耳坠?莫非是混血?
韩娘子胡思乱想了半天,才发现对方还在看着自己,脸不由得腾地红了:“奴家失礼了。”
年轻公子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递给她:“是你的吗?”
韩娘子这才发现,方才一撞之下,自己把刚买的貂蝉小像掉在了地上,慌忙接过:“是的,多谢公子。”
“买给你孩子的吗?” 年轻公子问,他的语气很温柔,让人不由自主想要回答。
韩娘子有点不好意思:“不,不......是我自己的。我...我很喜欢貂蝉。”
“你喜欢貂蝉?” 年轻公子似乎有点惊讶,微微笑了,“如果不麻烦的话,可以说说为什么吗?”
韩娘子知道很多女人都不喜欢貂蝉,说她是红颜祸水,或者说她虽然有功,但是勾三搭四不是正经人,可韩娘子很敬佩她。
她嗫嚅道:“因为貂蝉很勇敢,她...她可以为了大义牺牲自己,而且是那些男人们贪图美色,才会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