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章税收
过五百万,其所需甚多,几仰仗于大明,而其国最多的就是粮食,一年三熟。” “秦王上疏,秦国每年至少可输粮五百万石入京。” “到时候,即使天下动乱,一如崇祯年间,朝廷何有粮患?” “陛下英明。”朱谋忙不迭堆起笑容,做出恍然大悟状:“两国往来亲密,两广必受其利,到时候商税必然大增。” “其利可期。” 阎崇信恼怒地看了一眼朱谋,这拍马屁应该是自己来说,次辅怎么敢越位? 他则满脸赞叹道:“若是在安南设省,朝廷镇压年年用兵,如今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坐收其利,可见陛下力主封藩就国,是何等的远见啊!” “只有上古时期的尧舜圣贤,才可堪比。” 堵胤锡也感慨:“如今齐国也发觉金矿,其钱币沿用我国,到时候以金换钱,朝廷也是大赚啊!” 内阁突然沦为了马屁圣地,皇帝倒是颇有自得,一应收下。 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,他已经适应了。 故而,片刻后,他就朗声道:“藩国之利,或粮,或钱,虽然一开始付出较多,但对于朝廷来说,是利大于弊的。” “这般道理,我宣讲万遍,也不如利入囊中。” “陛下,既然秦国有粮,何不如让河北、辽东等地收用银钱?征粮未免太过于麻烦。” 冯显宗双目一亮,轻声道:“毕竟,征粮太过于折腾百姓了。” 粮食要最上等,还得自己运到县城,最后朝廷还要派人运送京城,岂能用一个麻烦来形容。 简直是太麻烦。 “秦国之粮?” 朱谊汐轻笑道:“若是年年巴望着秦国,那咱们岂不是求着他们?” “粮食这东西,主要还得靠自己,秦国只是补充罢了。” 到了最后,又说到了对于安西将士的赏赐。 每次打仗后,赏赐跟后勤是最大的成本。 而把布哈拉汗国拿下,朝廷收获不大,给辽王占地方,自然是纯赔本的买卖。 一番计算,哪怕把功勋不算,朝廷净亏损八十万块银圆。 哪怕再财大气粗,朱谊汐也忍不住皱眉。 “为了儿子,为了儿子,亲生的,亲生的……” 平缓了气息后,皇帝开口道:“辽国多骏马,尤其是传说中的汗血宝马,大宛马,颇为神俊。” “故而用其改良马种,对我国来说是大有裨益的。” “这场仗,值了。” 内阁四人也满脸赞同,实际上的心思都埋在心中。 …… 开封府的洪灾平定后,百姓们已被开仓放粮,缓和下来就开始为未来做准备。 这时候,京城的越王府、齐王府、辽王府,分派得力干将,前去招募移民。 灾民对朝廷来说是个累赘,但对于三国来说,却是最好的东西。 三王就国,怎么说也是武装殖民。 而这些灾民,就是西周时期的国人,是赖以信任的根基。 三王在京中争得乱七八糟,但早已经心知肚明,胜利必然属于齐王和越王,而辽王根本就是陪衬。 没有办法,齐国已经建成,土地和房屋都是现成,就缺百姓入住了。 而越国在虾夷岛,虽然只有一座小城,但距离近,可以直接分配土地。 辽国,刚刚平定下来,指不定多乱了,数千里的陆地迁徙,谁愿意? 况且,辽国尚未安宁的情况下,朝廷也是不允许他征募百姓都。 齐国在开封,直接开出了土地百亩,房屋一座的好处,更是诱惑道: “齐国就像是江南一样,一年两熟,日子不要太快活,根本就饿不着肚子。” 这般,齐国一次性招募了万人,大有收获。 越国只纳了三千人。 辽王只招募了三五百个青壮,纳为王府侍卫,准备让他们在京营训练,以为臂膀。 “当家的,这是真的吗?” “这还有假?大老爷亲口说的,去了就能过快活日子。” 残破草席上,姜大奎并婆姨,以及三个儿女,喝着碗里的粥,讨论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