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令状
一直冷眼旁观的明贞,此刻摆手道:“户部早已经上书,今夏雨水不继,秋却泛滥,导致土里的粮食干瘪不成颗粒,农税减近一半。现在国库能拿出的粮食还不足长安用到明年秋收,这才是朕焦急的原因。旁的事,无需再论。”
虽然早知道今年不是丰收年,但也没想到收成如此之低。之前运往太原的粮食,恐怕是国库的底子。
户部尚书道:“臣请调整税率,改二十税一为十税一,以解燃眉之急。”
庞芳明忙道:“不可!秋收已过,农税早已经收齐,而今朝令夕改,难道要再收一次税?如此行径,让天下人如何看待,朝廷的颜面还要吗!”
云暮来也笑道:“既然收成不好,即便改率为十税一也不过能多收一点,根本不够灾地赈粮,反倒苦了百姓,还坠了朝廷的信用。杀鸡取卵,不可行。”
幸亏今天那些御史不在,否则这户部尚书一定会被他们喷个狗血淋头。这馊主意出得,让云暮来都觉得好笑。
明贞道:“既然此计不可行,就拿个好点的法子出来!”
大殿上又变回之前的沉闷,小皇帝阴测测的,看样子随时会发飙。刘拜合好歹是皇亲国戚,替皇帝分忧的事他必须出面,别管能不能出好点子。
所以他踏前一步,“臣的封地地下水丰富,虽受气节影响,但还够养活一家子。臣力不足,自解腰带请上充国库一千石粮!”
他话一落地,在场的勋贵都是眼神大亮。
妙啊,妙啊,国库不足该是户部的事,他们一群人在这里杵着能有什么用,难道还能变出粮食来?
皇命不敢违,小皇帝不愿意写罪己诏,天降灾祸的罪过又被云家那小子硬扯到户部无力赈灾的头上,现在没人愿意在这时候站出去,逼皇帝下罪己诏。
一群人安安静静站着不吱声,后面肯定又被会皇帝找茬,两难之际既然有人想出了一个好法子,索性大家一起用。虽然送上的粮食也还是不济事,但多少出了些力。
场面顿时活跃过来,你一个我一个,纷纷往国库里送了几百石粮食。户部尚书气得牙根痒痒,却只能拱手道谢,再看皇帝,脸已经黑成锅底。
庞芳明皱着眉,温蕴庄皱着眉,云暮来直摇头。
“皇上,臣有一个法子,可解此次之忧。”
视线齐刷刷地,聚集到云暮来身上。明贞不由自主把身子往前倾,“有什么法子,还不快说!”
“皇上,大乾今年气节不顺,收粮不足,无非就是缺粮。既然缺东西,那就去借!诸位是不是忘了岭南?”
本来以为他会出什么好法子,一听是抢劫,大家都泄了气。
温蕴庄道:“你常在边关,只知道关外草原不宜种粮,只能熟青稞,就以为南边的土地多肥沃。然而岭南穷山恶水,全是湿地,那里的人每次进京朝拜都想拿好处。你想从他们手里弄粮食,恐怕得到的,还够不上给跋涉过去的大军的辎重。”
云暮来并不辩驳,微微一笑,伸出三根手指头,“三千万石。我从长安轻车简行,不要军队,只要给我当地府兵两万,如果从岭南带不回三千万石粮,我就认这家伙当哥哥又能怎样?”
被他讥笑的中书舍人程成子涨红了脸,想要跟云暮来拼命,但理智告诉他云暮来在找死。只要他带不回三千万石粮,不管什么借口,他一定会身败名裂。但如果现在自己去找他麻烦,身败名裂的就是自己。
大乾人最重承诺,尤其是他们这种家族,一言既出驷马难追。
云暮来已经立下誓言,不管他年纪多小,说的话有多么异想天开,现在的他代表着云府一家之主。现在说话的是大乾安国公!
明贞深深地注视着云暮来,“你知道你在说什么?”
“当然,皇上,臣保证臣所说的一字不假。”
刚反应过来的刘拜合猛然大笑,重重地拍向云暮来的肩膀,之前的阴阳怪气好像都不存在。他不断大笑着说:“好,好!总以为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,还算有几分骨气,有你老子的气势!到底是咱们武将的种!”
以刘拜合为代表的武官纷纷出言夸赞,剩余的文官被排挤在外。温蕴庄看着刚才孤身一人的云暮来,现在已经被拉入武官的圈子,而勋贵群里一分为二,文武各立。
看来这趟岭南之行势在必行,那群早就闲得浑身瘙痒的武候无论如何,也不会让文官阻止他们出试锋芒。想到这里,又偷偷打量皇帝的脸色,温蕴庄不由捻了捻下巴上的胡须。
话说到这就简单了,文武双方很快达成协议,岭南之行定下来,云暮来刚刚被皇帝收令,不得出帅,但此次必须由他起头。军令状已下,责云暮来为总管,另选一人为将,领兵赶往,一切荣辱归究云暮来。
无人站出反驳,都觉得云暮来在碳中掏栗,一个不慎就会引火烧身。
所以难得的,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名下竟得三千甲士,府兵两万,虽无法亲去岭南,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