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二章
岁岁唤了一声“皇兄”,诵诗声戛然而止,里头的人却不作答。
待岁岁走入屋内,才惊觉内堂竟无落脚之处。
整个主院的地面被一张张书页填满,书页上的诗文如有声般一句接一句喧闹地蹦进眼帘,在所有书页包围着的正中央,梁与述躺在一把卧椅上,以书盖脸,身姿倦懒,状似假寐。
岁岁弯腰拾起脚下一页纸,闻见纸张的翻折声,卧椅上的人腾地站了起来,如大梦初醒。
记忆里模糊不清的模样在眼前具象起来,甚至于涌起一股面善之感,待再细看些,岁岁微微一怔,惊异于梁与述的打扮。
他的头发不是用发冠盘起的,竟是以一支箭羽穿过发丝固定着发髻。
没有靶心的箭就像失了桨的舟,只能直愣愣地刺着空气里一片虚无,无措得找不到方向,像那年秋猎他失手射出的那支箭一样无措,此刻又回旋于此。
梁与述突然开口:“妹妹。”
岁岁微诧,他竟还记得自己,且不似旁人只唤她封号“元暮”那般疏离。
随后岁岁便发现他说话很慢,一字一停顿,显得尤为呆滞,像刚习语的幼儿。
梁与述:“你手里握着的,是道吗?”
岁岁咂摸了会儿,意识到他是在说自己手里这页纸。
她低头去看,将纸上的诗文轻声念出:“天下有道以道殉身,天下无道以身殉道。”
梁与述听罢从地上捡起方才盖在自己脸上又因起身而掉落的书册,他捧书的动作格外谨慎,宛若捧着一颗珍贵且易碎的水玉;紧接着梁与述开始飞快地翻阅书页,似乎在找寻着哪一篇诗文。
片刻功夫后,他停了下来,却并不看停格着的这篇诗,而是抬眸盯向屋外,鼻子皱了皱,转而信手丢下手里的书册,浑没了上一刻对这书册的珍视,捏着鼻子小跑出厅堂。
岁岁一时莫名,将手中的诗页轻叠成小方状塞入袖中,提步跟上梁与述。
春时日盛,午后的日光把满园的翠碧映得通透,连扎人的荆棘尖儿也貌似淬着光珠,炙晒之下,几乎能闻见青草的焦翠味,然而不对,焦味儿似乎越来越浓,岁岁环顾,才觉东院的厨院上不知何时升起腾腾青烟。
苑里头连个打杂的人手也没有,凡事都得梁与述亲力亲为,他提了桶水走进厨院,便寻得是炉子里的水烧干所致,灶台下火势汹汹,张牙舞爪地像要烧了整座腰台。
梁与述抱着桶往灶台上一泼,蹿起的黑烟狡猾地一个劲儿往鼻腔里钻,他呛得干咳起来,胡乱用手拨开眼前的烟丝,抓起一旁的扫帚朝灶台里拍打几番,至灶火扑灭,才得空抹了一把颊上的热汗,颊侧不期然留下道黑印,状似在炭柴里滚过一圈般狼狈。
岁岁向他递去一叠沾了水的布巾,梁与述道了句“谢谢”,便接过布巾擦拭起腰台上的灰屑。
“诶——”岁岁止道,她分明是要他擦擦脸上污渍的,可观梁与述这无心形容的作态,倒也作罢。
他擦拭腰台时亦是细致不苟,若有藏匿于缝隙间的小屑木,也势要消净不可。
壁上的窗格外斜斜洒下来一束光柱,正落在梁与述的眸间,岁岁才发现他的眸色是很纯粹的黑,不免令人联想到江左落雨时楼阁上湿润浮光的琉璃黑瓦,也是这般润澈宁静。
但梁与述眼底的静到底是不同于江左烟波的,当他坐落于万千书卷间默然审度世事时,便平静得仿佛化为了一尊雕像。
而光影轻拂其半侧面颊,平添半面赤金色,岁岁终于知道起初心底那股莫名的面善感究竟从何而来,他分明就像是曾经翻阅过的佛册子里走出来的佛陀画像。
世间神佛,究竟是在普度众生,还是众生度化了神。
厨院外忽然传来的脚步声将岁岁从思绪中抽离,闻声矫健有力,规律齐整,正待岁岁猜测是何人之际,一名金吾卫已跪在门口。
“殿下,四殿下将靖太子请去了永延殿,恕属下无能,未能探明殿内状况,若靖太子有危,可否要属下带人暗护靖太子回国?”
若说此前岁岁尚还疑心自己是否猜错了布局人,这名金吾卫的一番禀告终于确立她心中设想。
梁与述停下手里动作,朝门口看了一眼,尔后步至水台前,搓拭手里的布巾。
“扣靖太子是梁归舟的意愿,靖太子明知有危仍赴鸿宴,这也是靖太子的意愿。”
布巾洗好,他拧净余水,将其晾晒在横竿上,平缓道:“言尉,我们还是莫要干预他人作为。”
纵是与下属言谈,梁与述的语速也是极慢的,不施威压,形同闲谈。
那叫言尉的金吾卫拱手称“是”,又交代了些琐事后便告退。
梁与述的手上还滴着水,落地时像一串串玉珠。他左右张望片刻,走到腰台前灰屑还未来得及清理的那一侧,借指腹水痕在灰烬里写下一个“道”字。
梁与述:“妹妹,你来此寻我的意愿又是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