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章,阑尾炎,外科。
急性闲尾炎,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,而引起的阑尾的急性炎症性疾病。发病率较高,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但以20~40岁的青壮年为最多。
澜尾腔梗阻后,并发感染是急性阑尾炎的基本病因,引起梗阻的原因有,粪石、寄生虫虫体、淋巴组织增生使阑尾腔明显侠窄(引起增生、肿大的原因不明,可能与感染有关)、肿瘤及其他病变。胃肠道功能紊乱,或机体抵抗力低下时,阑尾腔虽无明显阻塞,但细菌也可直接侵袭,或经血行进入阑尾壁而致病。
本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:
1,转移性右下腹痛,腹痛多起始于上腹部或脐周,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,逐渐加重,经数小时或十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。转移性右下腹痛,是本病的典型特征,但也有少数患者腹痛,开始在右下腹而无转移。
2,右下腹固定压痛,压痛多位于麦氏点,如已形成炎性包块或脓肿,则可于右下腹部触及压痛的包块。
3,胃肠道症状,
常伴有纳差、恶心 呕吐便秘或腹泻。
4.全身症状,
可有头晕、头痛、乏力、发热甚至寒战。
特殊阳性体征,腰大肌试验阳性,提示为盲肠后位尾炎,闭孔内肌试验阳性,提示为盆位阑尾炎。
直肠指诊,急性尾炎,特别是阑尾位置较低时。
直肠前壁右侧,可有明显触痛,如有灼热、饱满、波动感时,则提示有盆腔脓肿存在。
辅助检查:
1,化验检查,白细胞计数在(10~20)×10*9/升之间,且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,大于75%。
2,B型超声检查,右下腹阑尾部位如有包块,特别是囊性或囊实性包块,多提示阑尾炎已穿孔或形成脓肿。
。。。。。
方1
药物组成,公英90克,生大黄(后下)15克,厚朴15 克。
适应证,阑尾炎。
用法,上药加水煎煮2次,药液混合,分2次服用,每日2剂,以后每日1剂,出院后继续服药1周。
。。。。。
方2
药物组成,大黄10克,枳实10克,厚朴10克,赤芍10 克,丹皮10克,桃仁10克,银花20克,冬瓜皮20克,白花蛇舌草15克。
*瘀滞期,气滞重,加莱菔子、川楝子;血瘀重,加红藤、皂角刺;
*蕴热期,热重于湿,加连翘、地丁、黄连;湿重于热,加法半夏、薏苡仁、佩兰;
*热毒期,热从燥化,加生地、元参、石斛;邪从热化,加生石膏、知母、黄连;
*热毒聚结期,热重于瘀,加公英、败酱草、黄连;瘀重于热,加三棱、莪术、穿山甲。
适应证,急性阑尾炎。
用法,上药加水煎煮,分2次服,每日1剂。
。。。。。
方3
药物组成,生乳香、生没药各等份。
适应证,急性阑尾炎。
用法,上药共研细末,用陈醋及75%酒精各半调成糊,贴于压痛处,厚约3毫米,用油纸纱布固定。
每日换药1次,药干调湿,直至症状消失。如腹壁脂肪厚或系后位阑尾,可在背部相应区外敷上药。
。。。。。
方4
药物组成,大黄(后下)15克,丹皮9克,冬瓜子18克,桃仁9克,元明粉(冲)9克,丹参30克,杭白芍24克,柴胡6克,金银花30克,连翘30克,败酱草15克,薏苡仁18克。
适应证,急性阑尾炎未化脓者,症见右下腹剧痛,反跳痛,甚者发烧、呕吐,脉大数,苔厚。
用法,水煎,分2次服用,每日1剂。
。。。。。
方5
药物组成,金银花30克,公英30克,红藤30克,败酱草30克,冬瓜仁30克,皂角刺15克,桃仁12克,归尾12克,大黄(后下)10克,厚朴10克,芒硝(冲服)10克。
*大热大渴,加生石膏、知母、天花粉;
*气滞腹胀,加厚朴、枳壳、莱菔子;
*邪未去正已虚,实中夹虚,加党参、黄、当归;
*阑尾炎块缩小变硬,加三棱、莪术、穿山甲。
适应证,瘀滞型、蕴热型、脓肿型阑尾炎。
用法,水煎服,每日1剂至2剂,每剂煎2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