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王乱八柱归何当(一)
,云舟一人竟只能勉力与之抗衡。为护卫太子逃脱,石大良最终惨死二人剑下。
但她们也没在云舟手上讨到好处,卓晴受了重伤,尤阿蛮为掩护她脱身,自己却被云舟缠住。卓晴好不容易奔逃出来,夺了一匹马疾驰而走,可到途中,她又想起日日作伴的好姊妹来,咬牙反复半晌,终是掉头往回去了。
这时路上忽然出现一人,正是应该跟在贺定隆身边的七九。他说贺定隆还是忌惮他是贺伏晟调教出来的人,今日没让他随行,他得到二人在此的消息,于是赶过来帮忙。
云舟杀掉了尤阿蛮追赶上来,七九与卓晴一同抵挡,但因卓晴受伤且听闻尤阿蛮死讯受了打击,执剑不稳,即便二人联手,仍落在下风。甚至七九一招不慎,在云舟面前露了相!
三人就这么僵持着,直到眉山解决完崔骕也赶到,这才一举扭转战局、大败云舟。但她也无心恋战,立刻带着两个徒弟离开了。卓晴和七九默契地没有说出露相的事,她们心里都清楚,若此时被上报给贺伏晟,七九这条命怕是就要断送了。
太子贺霄其实早对永王党谋逆一事有所预防,这次有人忽然在皇帝病危时提出要太子代为祭天,他便想到这帮人有可能打算动手,于是早两天便发了急信给母家姨舅——神行关守将桓楼,要他带四千骑兵连夜赶回勤王。
然而这样大的暴雨却阻挡了桓楼大军的脚步,他们耽误的这段时间,便让贺定隆抢了先机。
于是有臣下建议贺霄,以太子“教”调动京畿一万驻军。不想却被贺霄怒斥:“大军非皇命不可动!陛下仍健在,我怎可行此僭越之事、落人口实?”
说罢,他长叹一口气,带着仅有的两百太子宫禁军,掉头杀入了宫墙之中。
好在城中贺霆已经开始有序地阻止反抗了,他率领几百羽林军与反贼的千余人在雨中厮杀。正在危急之时,却听人喊“太子驾到、太子驾到——”
贺霄回归的消息着实让不少人重树信心,禁军各方都发起了小规模的反击。
局面从意想不到之处开始失控,形势渐渐逆转。
贺霆喊出“勤王封赏”的旗号,禁军顿时气焰大涨。然而叛军虽节节败退,但若天亮之后,贺霄仍旧没有夺回皇城,那么这一仗,胜负就难料了!
幸好桓楼不负所托,连夜冒雨急行军总算赶到,骑兵大军硬生生突破外围,撕开了叛军的防卫圈,拿下了被叛军占据许久的宫墙。至此叛军败局已定,贺霄在众将士拥护之下步入皇城,满目狼藉触目惊心,然而他的心却随着天空一起明朗起来了。
到翌日中午,一场浩浩荡荡的平叛才算彻底结束。
皇帝于当夜的政变中悄然过世,贺霆为拱卫兄长于交战中身亡,其妻陈王妃为护太子妃逃离牺牲。太子贺霄得以顺利登基,改元“建兴”,擢升桓楼为从一品“骠骑大将军”,敕令:凡勤王有功者,无论品阶大小,皆论功行赏。
上谷郡王贺定隆与其同闯宫禁的家人被现场抓获,永王贺镕听闻兵败噩耗,为求儿子们活命,写“罪己书”包揽罪状,后自尽伏诛。贺定隆被新帝当堂削爵入狱待斩,跟随他的一个弟弟因害怕看透,干脆撞墙而死。
与永王党有牵连的大小官员全部被捉拿问罪,五品以上竟有十七人参与其中!查处的党羽之多,在京的武将们几乎半数被桓楼快刀斩乱麻式处置掉,有的抄家、有的灭门。
大屠杀式的清洗接连进行了好几日,不少大臣联名上书,劝说新帝止杀,但他置若罔闻,反问这些大臣:“永王党谋逆之时你们怎不去劝他们?而今朕不过发落几个逆贼,用得着你们来指指点点么!”
贺锵对兄长和侄儿们的死恐惧不已,竟在惊吓中晕厥,中风面瘫了。因他们父子并未参与当夜谋逆,所以不在前几批的名单之上。而就在皇帝下决心彻底要对他们斩草除根之时,一直在外休养、不管国事的鲁国公竟及时赶了回来!
鲁国公卢照是太/祖起兵前就在身边的老人,曾为两朝太子太师,前后侍奉过三任皇帝,门生遍朝野、家族势力盘根错节,甚至桓楼在他面前,都得尊称一声师祖。他的到来,让满朝不赞同皇帝大肆屠杀的官员们仿佛有了主心骨,更加坚定地再次联名上书反对。
面对已过期颐之年的鲁国公,皇帝再怎么强硬,也只能暂时停下了手中的铡刀。
鲁国公须发皆白,从轿辇上蹒跚而下,只需一个侍从手扶,另一手拄着拐杖,穿过向皇帝请愿的百官,一步步走进了正殿。他与皇帝闭门长谈,一夜过后,被皇帝亲手搀扶出来,鞠身恭送。
同日,皇帝下旨说:永嗣王既认罪自戕,其余人等便不再处以极刑。牵连未杀者,重罪流放、抄家、卖身为奴,轻罪罚银、处劳役。而审判的权柄,则被从桓楼的手中转到了大理寺和刑部,不经手宗正长老们。
贺定隆听说此事,怒呼“刑不得以上天子”,自命“皇子”,绝食明志,几天后竟真的死在了牢里。狱吏每日只管给他换饭,而没去查看,是以直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