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章 折子戏阴阳河
距白阳观的建成到现在,有五十多年、快六十载。
过了十来年,县上一户人家因投机倒耙挣下不小家业决心举家搬迁,留一位老者守着故地不肯离去。
那家人无法,只得依言掏钱替长辈捐盖了座庙,保证他在家乡活下去的动力。
老者一日做梦,梦见一面容不清的女子驻足于一座佛像之下,久久不去。
醒后庙宇得了观娘一名。
选址正好在白阳观旁。
多年过去,来观娘庙上香祭拜的香客众多,每日都有新信众。反倒是本该更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白阳观门庭清冷些。
“因为白阳观的道士们比较高冷?”
周亓含着油条,乡下不放明矾现炸的大油条,一口下去嘎吱嘎吱脆。
“嗳!道长们可不是那种人!”摆油条摊的大婶摆手道,“白阳观虽来去自由,每日功课是照做的,连道观的小道士都很忙,所以才没多少功夫招待外客。”
明白了。就是不像观娘庙那么个体户的管理呗~
谢睿吸了口冰冰凉凉的豆浆,香甜的人嘬牙花!
馋的萧明玉直翻白眼。
中元清明时节,寺庙道观周遭会摆戏台、摆花架灯,引着各种卖货食的商贩形成规模不小的大游园。
黄玉果拽着几个漂亮姐姐去套圈,剩下不想动弹的和黄晨阳明哥俩难兄难弟混迹在美食摊。
难得过节的场面,唐楠没好在外人面前表现的那么抠搜,大方的一人给了二十块钱的零花额度。
油条两块一根,豆浆两块五一碗。
不是市区美食街那种三四块浅浅一不锈钢碗,是巴掌大、三指节深的大碗!
明哥请客从隔壁叫了份炸豆腐。周亓仗着脸好看凑过去,迷得摆摊的母女喜滋滋多送他半份鱼豆腐。
金灿灿的小方块淋面红油透亮的辣椒酱,堆得高高一碟,羡煞旁人。
季寓搂回来几个公仔和悠悠球,说他们丟了上百个圈儿,才花了二十五块。打两梭子枪,也只要十块钱!
乡下物价就是这么感人。
“钱破开了吗?”谢睿问唐楠。
当初卖稻子留了个心眼,想着是在农村,让粮站给了部分现金,怕有需要用到的地方。
昨天黄玉果提醒他们寺庙只收现金,唐楠特意带上几百块整钞。
唐楠抓出来一沓纸钞:“破了,一块五块十块都破了。”
见季寓猛盯着瞧,唐楠转手让弟弟帮拿着。反正成年人了也不大会搞丢,真搞丢就当买教训。
谢睿:“这么兴奋,怎么过年也收红包吧。”
季寓:“我家转账的。”
“真的假的?”沈清明震惊,“大家现在都不封纸币红包了吗?!”
“谁还用纸币那么麻烦,不都家庭群里发红包或者转账了嘛。”
“天啊。”“那喝喜酒呢?”
“有电子请帖。”孟项禹说道,“我的学长学姐普遍用电子邀约,这样方便确定人数提前定位置,红包通常随电子函一块转,很少专门带去现场。”
“……”
原来只有他是土包子了吗!?
萧明玉赶紧安慰他并不是一人,起码她家春节婚礼生辰还是封的现金利是。
沈清明难得面对镜头表情那么破碎,说实话他并不认为完全摒弃现金是件好事……公交车上大家讨论brt相关话题他仅仅是懵懵懂懂,直到这会儿他突然意识到:
是不是城市发展的太快了?
他觉得自己还算年轻,刚二十六岁,怎么现在十八九岁的孩子已经完全不接触他的童年少年了呢?
正愣着神,忽然,萧明玉塞过来一两指宽塑料瓶:“吃酸梅吗?”
“你哪来的?”
“老家带来的,我奶奶自己腌的。”她笑笑,“超级适合减肥的时候吃。”
“唔,梅子是结在树上的吧?咱们能不能种?”
“好像江浙一带种的多。果期太长啦,等我们走了可能才长出来。”
说说闹闹间,不远处正前方的戏台锵锵镗镗打起乐点。
因为是临时搭建的台子,尽管由班子装饰过一番,还是不如建筑戏台来的精细有代入感。
台前宽18米,深13米,高176米。
岭南地区农村的戏班子,多是粤剧戏、正字戏、白字戏、雷剧、采茶戏等。
今天唱的,是客家戏剧剧种、被誉称为“南国牡丹”的外江戏——阴阳河。
《阴阳河》是一出集青衣、花旦行以唱、念、做、舞、技巧兼备的传统经典折子戏。
主要特点是李桂莲的“扁担功”技巧,因老版本有不健康内容遭禁演,数十年来没有再出现在舞台上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,广东汉剧移植了该剧,由中国戏曲学院对该剧进行